對于任何一場戰役的獲勝方而言,其決策過程往往是戰爭全局的指揮者與戰場最高指揮官之間良性互動的過程。而在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遼沈戰役中,領袖毛澤東和統帥林彪的良性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種大決戰的勝利。
1928年地處遼寧西部的錦州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本文6幅分別來自于《亞細亞大觀》與《亞東印畫輯》中的民國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90多年前,一個不一樣的錦州記憶。錦州部分的目錄本文的舊照片將會通過《錦州城
點擊上方黑山微生活關注或查看歷史消息關于通武線(半拉門-胡家)中修工程封閉施工調增繞行路線方案的通告因通武線(半拉門-胡家)中修工程全幅封閉施工的需要,同時為提高交通運行能力,緩解周邊線路交通擁堵現象
二人轉是東北地區流傳最廣,最具地方特色的一個說唱曲種,二人轉作為一個曲藝種類正式定名是在1952年12月,在原遼東省文化局舉辦的遼東省民間藝術會演期間,根據藝人要求,經過集體討論,由沈陽市政府組織出面
同,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由兩排院落墻體、宅門或倒座房、后罩房的屋墻連成的兩線建筑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胡同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于宅院的通風、采光和居民出入。義縣是遼西古城,歷史悠久,自燕
老家高山子南部的羊腸河與北部的倆山隔村相望。羊腸河兩側的大壕(當地對攔河堤壩的稱呼)沿著河流的方向向東偏北、西偏南延伸而去。羊腸河里,曾經是我們游泳捉魚、撈蝦抓蟹的好地方。河邊及大壕的兩側曾經是我們獵
1948年9月下旬,東北解放軍突然沿北寧線側敵南下,幾十萬大軍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了錦州外圍,先攻下義縣,然后就開始攻擊駐守錦州的范漢杰集團。國軍統帥部征求范漢杰的意見,問他要突圍還是要堅守待援,范漢
1960年代中期我剛剛記事時,沈山鐵路線上的小站高山子還是個吃土井水的大村落。那時是遼寧省北鎮縣高山子公社(現在的高山子鎮)的政府所在地,高山子屯子里分兩個大隊。一個高東大隊,一個高西大隊。高山子,因
開圈,亦稱“松”圈,開或松,都是放開的意思,圈的讀音是(quan),把原來封閉的地方解禁,就是開圈。開圈這個詞,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秋收的時候,總是流行于我的老家閭山腳下的無慮河和西沙河兩岸,一直
以前,遼西鄉下人家,房前屋后都有一個大園子,勤快的人家,還會有附加的園子,房前的園子叫前園子,房后的園子叫后園子,前園子是用來種菜的,后園子通常種雜糧。遼西人家的園子都非常大,大都是用秫秸賬子矮墻圈起
我老家那片兒,從北鎮市溝幫子到趙家屯再到盤山的甜水和胡家,說話尾音越來越往上翹,尾音拉得特別長特別的悠揚,周邊的人,管那種夾帶太多土話的拉長腔,叫黃西菜調,黃西菜調兒雖然土,但人特別的實在,沿襲舊俗舊
臘月一到,我家鄉遼寧北鎮從醫巫閭山腳下一直向東南到繞陽河及其支流西沙河、羊腸河、黑魚溝河兩岸的人,就開始醞釀過年了,辛辛苦苦一大年,糧歸倉,柴入院,該垛的垛,該囤的囤,日子的重心,開始繞柴門。醫巫閭山
見微可知著,見端能知末。從父親身上,能看到歲月的滄桑,他已從英俊青年成為八十有一的老者;從父親身上,也可領略到歷史的印記,他為之生存和奮斗的家人與家鄉,都在曲折如年輪中頑強地向上成長著。回顧所來徑,蒼
有人說,溪是山的聲,水是生命源,有山有水無憂慮,無山無水愁煞人。非常有幸,我的故鄉不但有山也有水,山海之間有條河,就繞著我的家鄉過,那是一衣山清水秀之所在,也是一方人杰地靈的地方。那是一條承接遠古的河
農歷九月末,閭山東麓那片廣袤的黑土地,莊稼都收完了,只有園子里的白菜,依然在生長著,這時候的天兒,白天尚好,早晚則冷風陣陣,夜夜都有霜凍。嬌翠、水潤的白菜,這時期正是“抱芯兒”,白菜雖然嬌嫩,卻是最耐
有些人,本來和你沒有交集,有些人,只是在我們的身邊走過,因為偶然的因素,也能成為無法忘卻,永遠感激不盡的。我在北鎮高中念書的時候,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平常不許上街,只有到了周末,老師們不去班里做輔導的時
北鎮廣寧古城里有座鼓樓,它就矗立在廣寧城中央,與李成梁牌坊一道,一直是廣寧城的地標建筑,廣寧城的鼓樓,可是有些年代了,史書上記載它建于遼,然后又被金改建,如果從那時算起,它已經守護北鎮五百多年。鼓樓的
我老家是遼寧黑山鄉村,兒時,每逢寒假都從沈陽乘火車到大虎山,再坐汽車到黑山,那時村屯沒有電,夜晚家家都點著小煤油燈,天黑都不出去,,外面除了風刮材垛的吱吱聲,偶爾聽叫遠近的吠鳴,,年近七旬的爺爺腿不好
遼沈戰役中,得知范漢杰將軍的十幾萬大軍被圍錦州城了,蔣介石心急如焚。他很清楚錦州的重要性,更知道失去錦州意味著什么,于是,他一邊命令坐鎮沈陽的衛立煌將軍派兵救援,一邊從華北地區調集了數萬國民黨軍隊。看
[公元1932年-1948年] 張德新,1932年2月11日出生于遼寧省黑山縣胡家鎮大黑山村。10歲時給地主家做短工,受盡了欺凌,心中時刻盼望著窮人解放的那一天。 1947年,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